
对于一些比赛成绩优秀的游泳俱乐部,往往都会有一两位执教实力出众的资深教练坐镇,这已经是业内广为认同的默契。
那么,你知道一位主教练在训练中,是如何将一队参差不齐的选手,转化为统一的训练整体吗?
今天,williamswim.com的技术顾问,将结合一套训练教案,详细讲解作为游泳队主教练,在训练课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,以帮助家长朋友更多的了解,作为游泳选手的教练员,绝对不是轻松惬意的简单。

首先,我们的教练会根据选手的运动等级水平进行分类,快组、慢组会进行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的划分。
对于项目不同差别的选手,一些有训练精度要求更高的主教练,还会依照泳姿项目分类,设置更完善的训练计划。
下面让我们了解一支队伍的训练工作方案,在同时进行训练课时,主教练为不同级别选手制定的训练计划。

这是一组针对4种不同水平选手制定的训练计划。
分段时间和运动量的差别不同,但在执行时间上却可以达到一致,这样就可以兼顾最高和最低水平的两个层面。

黄金组:在主要内容中的混合泳变速游的包干时间,做了进一步的限制,将快慢两种不同速度,统一在一个包干时间内,这是一种常见的变速训练,但在负荷强度上,受变速运动方式的多变性,选手会有明显的负荷压力存在。
同时在基础训练内容中,在循环式的两组训练过程中,增加了对选手的呼吸节奏的要求,并进行打腿和主项的变速游切换练习,相应增加了混氧耐力训练的负荷难度。

白银组:在主要内容中有明显的区别,2×200米的主项加速游,与5×100米主项的快速游,由于增加了2个1分钟的间歇休息时间,所以在整体完成时间上与黄金组接近,在保持负荷质量的同时,可以同步对应黄金组的训练时间节奏。
而在后期的基础训练内容,对于呼吸节奏的要求与黄金组是一致的,但缩短的游进距离,有效的兼顾训练负荷,确保了训练质量的完整性。

青铜组+:这个级别的训练计划相对轻松很多,但在执行的过程,需要考虑的内容更为细致,对于技术训练的要求较高。
10×50米自由泳拉伸游的包干时间,要比前两个组别多一些。说明在这个级别的训练目的,是需要向白银组进行过渡的,对于间歇包干时间的训练,在训练的前期就及早进行安排。
我们看到,在主要阶段的训练中,随着间歇时间与前两个组别相对拉长,对负荷强度的完成要求更为优化。
这里没有对呼吸节奏的要求,并且只安排了一个轮次的练习,但在25米的变速游中的单组数量有所增加,这也是主教练对于此类级别选手的训练重点的考量。

青铜组:整体的变化相较于青铜组+,在运动量和组次的变化更多一些,这里侧重的是技术训练和中低强度的练习。
在其简单的训练计划背后,我们可以发现,对于最后的8×25米的专项混氧能力练习,在间歇时间上做了硬性的要求,说明这位主教练在设置训练计划的时候,考虑到对专项训练能力提升的目标性。
青铜组别的运动量虽然不多,但完整的训练内容衔接,将分解技术、手腿训练、配合训练、速度训练、混氧训练等多种练习方法,全部优化在这个基础级别的训练中。

作为游泳队的主教练,在训练计划的制定过程中,都会先对运动队的整体架构进行梳理,然后再进入选手的训练分类做细化调整。
我们的家长朋友,有时候会担心小朋友在训练过程中,没有达到教练的训练要求,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,优秀的教练会在训练进行过程中,随时根据选手的训练状态,及时进行负荷强度和运动量的调节。
williamswim.com关注更多游泳训练专业知识
合作微信:williamswim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