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蝶泳、仰泳、自由泳比赛中,有一项出发和转身后15米内出水的规则,它是一个特别容易出现犯规的环节。
简单概括就是,就是在出发和每次转身后,在15米前(含15米)运动员的头部必须露出水面,为仰泳出发后的出水规则要求示范。

我们可以直观了解,选手在出水距离的最佳位置,选手们水下反蝶泳打腿的动作次数,决定了出水距离的远近。
这里需要关注的是,了解自身每次打腿效率,规划好出发或转身后15米内的打腿次数是关键。

测算出水位置,需要参考的必要条件有,入水角度、水下深度、出水角度和打腿效能等。
结合自身水下打腿能力,优化出最合理的打腿次数,并将之转化为训练习惯,可以避免出水距离过线的犯规问题。
这是一段几个小时前的游泳世界杯女子100米蝶泳比赛的出水视频,包括了奥运冠军中国选手张雨霏,瑞典选手SJOESTROEM和HANSSON,加拿大的MACNEIL等一众世界顶级选手。
参照15米标志线,我们可以看到选手们的出水位置,都控制在15米之内。这些基础技术的训练能力都是在平时练习中获得。

在蝶泳水下打腿过程中,有效的控制打腿幅度和力度是加速的关键。同时,在水下加速阶段,要为出水前的角度做准备。

在进行第一次手臂划水时,确保身体位置处于最佳出水角度和打腿加速度。这个阶段对应15米标志线,安全距离尤为重要。
对于水下打腿能力很强的选手,需要严格控制打腿次数,每多打一次腿 ,就可能出现犯规的危险。

照片中的张雨霏和MACNEIL,都是绝对的安全存在,她们的出水点都在标志线前1.5米左右。

再看看两位瑞典选手,SJOESTROEM和HANSSON,她们的出水更接近15米标志线,这需要选手对水下行程的把控更为精准到位。

最终呈现的是,在15米标志线内的启动加速结果,所有选手都按照自己的特定习惯,做出正确的选择。

细化出发、转身训练,可以在提高游速的同时,确保安全有效。
读懂优秀选手的训练技巧,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提速空间。

williamswim.com专注竞技游泳训练
期待每一位游泳选手,少走训练弯路!
训练合作:williamswi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