蛙泳专项技术训练,不是看看听听就能提高? —— 解读“强认知、弱执行”的训练缺失!

一直以来,蛙泳技术是游泳项目中最为烧脑的存在,它易学难精的特殊性,让很多进入中高级别的选手,长时间停顿在一个瓶颈期。
在互联网资讯快捷便利的今天,对于从事游泳训练的同行朋友,我们可以随时获取高级别蛙泳的游泳技术训练模型动作,进而帮助我们的游泳选手,获得对技术动作的充分认知。

但是,当我们在借鉴优秀蛙泳选手的技术动作过程中,会发现大多数选手只能做到局部动作的优化(诸如抱水角度、身体位置和蹬夹角度等),而在整体技术层面的划频与划幅的平衡状态上,不尽人意。
为什么我们对蛙泳技术层面的强认知,无法有效转换为真实的专项能力?今天,让我们用一套对应蛙泳的训练策略解读这个问题。

在技术层面“强认知”的状态下,我们的教练员会非常注重运动员对技术原理及细节变化的理解,包括一些生物力学分析与个性化的技术描述。

当具备“强认知”的技术理解后,再借鉴优秀选手技术动作阶段,会根据“技能迁移规律”做动作调整,并结合水感训练,增强肢体对水的控制力,进而提升专项运动能力。这也就是与“强认知”并重的“强执行”训练模式。

“强执行”的概念,将高级别的技术模型,通过高效的训练方法,有效的与自身特点进行整合,最终获得是为己用的专项技术动作。高效的训练方法,将是“强执行”的关键组成。

诸如:
专项技术训练:蛙泳专项动作细节(如3次腿/1呼吸+摇橹分解)。
专项速度训练:通过多组的划次递减(8划→5划/25米)结合包干时间(20-35秒)。
比赛配速训练:以100米蛙泳的比赛配速结合(如6划/25米)技术要求。
以上这些将游速与技术状态绑定的训练策略,将“强认知”与“强执行”进行融合。

游速 = 划距 × 划频
常规的蛙泳训练状态,即是通过强大的蹬腿力量和高效的划手路线,结合流畅的身体起伏变化,将单次动作的推进力最大化,从而提升整体游速。
当我们需要跨越等级差距的蛙泳状态,是降低划频、提升划距、强化动力、减少阻力,持续保持(游速)或提高(游速),将作为专项训练的核心目标。

简读这套蛙泳专项技术与速度对比训练方案。
技术层面:组合式的摇橹、分解、打腿、配合,用于
强化神经系统与专项肌群的协调能力,帮助选手建立多姿态的平衡与稳定能力。
速度层面:短间歇、长划距、慢划频、递增加速,用于建立单次划水的高效推进力,优化力量~速度曲线,提升高游速的稳定状态。
比赛速度:50米→100米蛙泳,标定技术节奏,强化后程50米加速技术,改善高速游的持续水平,进而提升后程加速能力。

URSOT游泳运动训练系统,现已收录本套训练教案,欢迎游泳教练员、游泳爱好者、运动员下载,用于训练参考。

免责声明:

  1. 本训练计划,仅为游泳教练员提供设计训练计划的参考方案,不承担与训练能力、比赛成绩、人身安全、医疗康复等相关的责任和义务。
  2. 本训练计划,不承担运动员在单独训练过程中的训练能力、比赛成绩、人身安全、医疗康复等责任和义务。
  3. 本训练计划,仅限本应用中进行使用,本公司依法享有相应的知识产权,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、商标权、专利权或其它专属权利等,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。未经本公司明示授权,不得散布本应用所使用的上述任何资料和资源,或根据上述资料和资源制作成任何种类物品。
    如果您不同意上述条款,请不要选择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