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懂技术问题很容易,修正别忘了专项能力!—— 青少年蝶泳技术与混氧训练同步!

众所周知,蝶泳的技术训练,相对于其它三种泳姿,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,就是专项体能,无论技术动作的正确与否,在蝶泳的游进阶段,手腿的同步加速与稳控呼吸时的身体位置,都将消耗大量的体能。
为此,在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,很多聪明的教练同行,会先将蝶泳的整体动作进行拆解,先通过分解训练再到组合游,循序渐进的将专项技术融入到专项能力的训练中。

将蝶泳技术融入到专项能力训练过程中,当有速度支撑的技术状态下,选手可以真实的体验到技术细节的实用性。
在技术与混氧训练阶段,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细节有两个:划频与划幅,在不同训练组合过程中,提示选手将这两个细节与游速做匹配,就可以轻松理解技术与游速的平衡状态。

从专项技术到专项负荷,逐步提升强度,通过“渐进负荷”,将技术细节与专项能力训练融合。
蝶泳专项技术应用流程:专项打腿→分解动作→配合游→专项速度→专项速度(抗阻训练),将技术与能力做匹配结合。
训练供能结构:混氧+短距离冲刺+有氧。

在技术与混氧融合训练过程中,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细化延伸。
根据运动员体能差异,动态调整划水掌/脚蹼使用强度(如辅助器械的大小尺寸)。
发现变化,及时肯定,做心理激励,在递增加速训练中,加入鼓励机制,激发青少年对技术巩固的训练热情。
强化恢复放松,训练尾段的3×400混合泳中低游速的拉伸游,帮助选手降低肌肉乳酸含量,加速缓解肌肉疲劳状态。